辉县新香糯,溯源于辉县香稻。相传很久以前,有一群金雁南返,飞临辉县上空,其中一只受伤落地,被当地一位善良农民救起精心治疗饲养,伤愈后重返蓝天。翌年春,此雁回归,衔来一粒金色稻种回报农民。农民种后结出喷香的稻谷,即为香稻。大约北宋以来,香稻就被列入贡品。 辉县香稻,耐旱、耐寒,抗病,适应性强,但由于其株高达140~150厘米,抗倒性差,成穗率低,一般亩产仅200~250千克,因而种植面积很少,只有二三百亩。1974年原新乡地区农科所以新稻2号为母本,辉县高秆香稻为父本进行杂交,经过4年辛勤工作,培育出了辉县新香糯名贵稻种。 辉县新香糯,属中、晚熟粳香糯稻,茎秆粗状,分蘖力强,成穗率高,抗稻瘟、白叶枯病。株高90~100厘米,穗长20厘米,穗粒数100粒左右,结实率95%以上。出米率75%,千粒重25千克,本地生育期138~140天,一般亩产400~450千克,比原来的辉县香稻增产一倍左右,又保留了原香稻的优点。1985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定为河南省水稻优良品种,获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,并被原农牧渔业部评为全国优质大米。 目前,辉县新香糯主要分布在辉县市北云门,胡桥、百泉等试种,生育期110~125天,亩产500千克左右,最高单产超过600千克,由于其米粒椭圆,乳白如玉,米质上乘,清香味浓,具有“一户煮粥,全村飘香”之美誉。因而适于老幼、病弱和产妇滋补食用。如用其制作高级糕点、酿酒、饮料、馈赠亲友,堪称佳品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