门源青稞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。门源青稞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。 门源青稞是青海海北门源回族自治县的特产。 青稞栽培历史悠久,分布地区辽阔,但从中国范围来说青稞的种植则集中分布于青藏高原的青海、西藏两省区及甘肃、四川仅靠青藏高原的边远地区。青海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,古属羌地,以牧为主,农业生产规模小而不发达。但海北两大古文明遗址—门源永安城遗址和浩门古城遗址出土的遗物中皆发现青稞籽粒,距今约4160-2980年,足见当时的先民已开始种植和食用青稞。近年来我省青稞栽培面积长期保持在80-100万亩,仅次于小麦、油菜,是青海六大作物之一。青稞也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,我县是全省藏区青稞主产区之一,全县青稞面积保持在16万亩,青稞年均亩产250公斤,在全省青稞生产中占上水平,历史最高单产达到465公斤,因此尚有很大的增产潜力。这里的群众历来喜种青稞,重视青稞生产,积极接受新技术、新品种的推广运用。 门源青稞 门源县青稞杂粮营销协会 地域范围 门源回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,隶属海北藏族自治州,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0°55′28″至102°41′26″,北纬37°03′11″至37°59′28″,海拔高度在2388——5254.5米间。东北与河西走廊中部的甘肃省天祝、肃南、山丹县接壤,南接本省大通、互助县,西与本州祁连、海晏县毗邻,历史上曾为“丝绸之路”的辅道,是青海省的“北大门”。县境东西长156.24公里,南北宽103.99公里,总面积6902.26平方公里,辖4镇8乡,省属单位有浩门农场、门源种马场。门源青稞在全县范围内种植,全县青稞播种面积常年在16万亩,约占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97%左右。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、门源青稞的外在感官特性 (1)种子特性: 门源青稞祼粒、椭圆形、颗粒饱满、均匀,千粒重高;是酿制“青稞酒”的主要原料,可加工成“糌粑”等各种特色食品。 (2)植株性状: 幼苗直立,叶色绿,叶耳白色叶姿平展。旗叶下第一片叶长29.6±2厘米,叶宽2.15±0.2厘米。株型半松散,株高102.7±2.4厘米,茎杆黄色,茎粗4.13±1.5毫米,弹性中等蜡粉少。茎5节,主茎基部第一节间长2.77±0.29厘米,第二节间长9.0±1.3厘米,穗下节间长31.4±1.8厘米。单株分蘖0.25个,分蘖成穗率40%,全田植株整齐。 (3)穗部性状:穗全抽出,闭颖授粉,穗脖弯垂。穗部半弯。穗形长方形。穗长6.0±0.4厘米,四棱,小穗着生密度疏,颖壳黄色,外颖脉黄色,护颖窄。长芒、有齿、黄色。 (4)抗逆性:耐寒、耐旱、耐湿、耐盐碱性中,较抗倒伏。 2、门源青稞的内在品质 检测结果表明:门源青稞含淀粉量≥60%,蛋白质≥10%,膳量纤维≥6%。脂肪含量≥1.5%。门源青稞营养丰富,品种较多,具有理想的种子外观要求及优良的贮存性,是生产青稞制品的理想原料。 |